泗阳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泗阳县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我县举行2022年三季度“乡村振兴”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观摩评比活动
发布时间:2022-11-21     浏览次数:     来源:

为全面展示我县各乡镇(街道)三季度“乡村振兴”建设成果,推进各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工作比学赶超,11月16日—17日,我县举行2022年三季度“乡村振兴”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观摩评比活动。县委书记马伟,县委副书记、县长范德珩,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干先,县政协主席毛峰等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参加观摩。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水岸桥头、小村记忆、小桥流水等一些承载乡村文化印记的传统空间打造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城厢街道紧贴实际,从面、线、点上紧抓落实,将桃源故城的历史文化资源理出来、串起来、靓出来、活起来、保起来、传下来。在保持桃源故城原有城濠风貌、街巷肌理、空间尺度的前提下,采用“小尺度”“绣花功”“渐进式”的手法,在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统筹实施“微更新、融文化、兴产业、保民生”的风貌内涵提升工程。在街村道路相连、产业相近、文化相似的基础上,以路为轴,沿城林路贯通东中西的小圩、街区、界湖,形成联接“两园一区”和“城南生态文化城”的“产业承接轴”。以水为环,沿护城河贯穿桃源故城的东南西北“四街”“四门”“四桥”,形成串联桃源故城文化底蕴和古迹遗存的“文旅发展环”。

裴圩镇扎实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工作,通过评比推建设,通过建设促改善,大力实施“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打造宜居村庄。在裴圩镇大众村一组,观摩人员看到村庄基础设施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和谐、老旧建筑立面重新粉刷出新,村庄风貌焕然一新。留住乡愁是最美的记忆,也是奔跑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的本源。

卢集镇在周岗嘴特色田园规划上,按照“乡村业态最美、产业循环最畅、生态环境最优、幸福指数最强”的总体目标,通过产业融合、文化淬炼、规划提升,全力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更幸福。

观摩中,马伟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种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近年来,庄圩乡以增强瓜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延展瓜蒌产业链条为重点,以打造瓜蒌育苗项目为核心,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泗蒌一号”。2021年试验种植面积600亩,带动周边种植户订购“泗蒌一号”种苗50万株,约2500亩,实现了以瓜蒌品牌化带动乡域经济高质量增长。

来安街道于今年7月竣工投产的安之韵二期项目建成智能温室2万㎡,主要生产观赏凤梨、竹芋等30余个品种高档花卉苗木,年可生产350万盆高档盆花,产值5000万元。当地网络主播、电商依托该平台开展花卉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网上销售,同时带动周边群众50多人务工,人均年增收3万元,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具有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样,爱园花卉园二期项目也是打造集育苗栽植、加工、销售为一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花卉园每天可带动90余名周边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观摩中,马伟强调,要围绕让发展更有速度,大力发展“2+3”主导特色产业,一体化推进重点产业链“延展补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观摩中,大家在对标中找差距、明思路、补短板,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提高站位、集中精神力量,着力描绘“平畴沃野、桃果飘香、林海绿都、灰瓦白墙、河清湖秀、陌上泗阳”壮美画卷,努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出泗阳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