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泗阳县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泗阳县获评中国生态魅力县
发布时间:2017-11-27     浏览次数:     来源:

日前, 记者从2017(第五届)中国生态年会组委会获悉。泗阳县凭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卓著成绩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生态魅力县”。
  泗阳县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总人口107万,位于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的苏北平原,属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淮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沿运河城镇轴交叉辐射区。素有“泗水古国、美酒之都、杨树之乡”美誉。泗阳拥有2100多年建县史,是中国八大名酒洋河大曲的发源地,全国最早成功引种南方型杨树,是中国林学会唯一命名的杨树之乡,拥有全国平原地区之最的47.8%森林覆盖率。
  近年来,泗阳县围绕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泗阳奋斗目标,大力实施民生优先、生态立县等“五大战略”,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目标,聚力推进生态建设,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产业、推进污染减排,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先后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生态建设模范县。
  一、生态文明创建扎实推进。该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巩固国家生态县创建成果,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生态保护引领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创建工作,制定生态文明建设六年行动计划,编制生态文明创建规划,出台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召开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深入实施城乡绿化、水环境整治、清洁能源等生态建设工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进一步明确生态建设责任主体,标本兼治,精准发力,切实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建立完善的环保工作长效机制。
  二、源头管控不断强化。该县始终坚定“生态账和经济账就是一本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深入推进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6∶50.8∶34.6,二、三产业占GDP比重达85.4%。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完成节能与循环经济技改项目2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3家,七大高能耗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2%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至0.386吨标准煤。引导企业将环保要求和生态指标作为立企之本,主动承担环保社会责任。修订并严格执行园区及乡镇全民创业园工业企业环保准入标准和环保负面清单,严格限制高污染企业。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所有项目环评审批均按环保厅要求在审批信息平台上公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先后否决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32个,陆续关停青云化工等高污染项目8家,主要污染物减排位居全市第一并获省表彰。积极提升环保服务水平,指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障重点项目落户投产。
  三、生态空间有效拓展。坚持把生态理念全面融入城乡规划建设之中,构筑起活力美丽县城、魅力特色镇村有机相融的空间框架轮廓。构建全域保护格局,打造环成子湖生态区、京杭运河和古黄河两河生态走廊、六塘河和淮沭河生态带等“一环一廊一带”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湖滨生态湿地、河道生态湿地、农田退水生态净化塘湿地、污水设施配套生态湿地、城市景观生态湿地等五大湿地,构建沿河、沿湖、沿路和环城绿色屏障,确保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逐年提升。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以城建民生实事带动城市管理提升,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微整治”、城区道路“微循环”、街头空地“微添绿”,每年新建一批城市街头绿地和林荫道路,年均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一批小游园、小广场等便民设施,扩大公共休闲空间,年内创成省级优秀管理城市,“十三五”末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打造生态型镇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合理确定镇村规模空间、产业特色、建筑风格等功能形态,每年选择1—2个乡镇进行特色打造,不断提升国家生态镇建设水平;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乡镇生态湿地公园建设进度,对雨水和生活污水实行分流,高标准推进八堡、三岔等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深化设计、配套完善,着力打造一批望得见田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四是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坚持问题导向,以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全力攻坚水土气三大战役。深入实施“天蓝、水清、地净”工程,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落实铁腕治污不留死角的要求,紧盯“大气、水环境、土壤”污染三项重点,坚持“减煤、提标、治车、降尘、控燃、联防”多管齐下,逐步改善大气质量;运用系统治理思维,开展黑臭水体、成子湖水环境、饮用水安全、县乡河道等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推进土壤污染调查,大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土壤修复试点工作。排定了1434项具体工程,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分项逐一加以推进,做到锲而不舍、善作善成,确保打赢污染治理三大战役。截至目前,该县城乡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纳入考核的省级断面全部达标,创新设立的60个县考断面水质明显改善,市考断面水质稳定;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6%,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
  五、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坚持从前端入手,提升污染物收集能力。推进生活污水进网,大力实施城乡污水处理“三扩三提”工程(县城扩量提质、乡镇扩容提档、村级扩面提速),不断加大污水管网建设投入,加快配套雨污分流和十个必接管网建设,全面提高污水收集率。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加强垃圾分类收集人员和设备配备,解决好垃圾分类的“最先一公里”,2017年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15%、2020年达60%以上。推进工业废气收集,开展重点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排放源调查研究,严控新增项目VOCs污染物排放量,努力从源头上控制PM2.5的产生。坚持从治理入手,提升污染物处置能力。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城区污水处理能力由5万吨/日提升至10万吨/日,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建成运行1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年处理污水总量达到2.7万吨,处理率90%以上。创新实施镇村污水处理“1+1”治理模式,即每个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不低于50亩的湿地公园;村级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设一个公共厕所、一个生态水塘,实现污水治理的生态微循环,被住建部列为苏北唯一的“国家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强化垃圾处置能力建设,与光大环保合作,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900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建设一批密闭式清洁站、可回收垃圾站点,对一般工业固废,运送至垃圾卫生填埋场工业固废分区进行填埋。加强畜禽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开展以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改造,累计关停、整治畜禽养殖场210家,规模化养殖场治理率达60%、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94%。坚持从源头入手,提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燃煤供热锅炉,全面推进燃煤锅炉整治,年内10蒸吨/小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全部淘汰或实行清洁能源替代,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全部关停整合。加快供热管网规划建设,建设百通宏达热电联产项目,(园区)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0%。大力实施“气化泗阳”战略,深入推进天然气“镇镇通”工程,天然气主干管道里程达到25公里、覆盖乡镇区域范围超过80%。积极有序发展液化天然气汽车和压缩天然气汽车,开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120辆。发展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提高太阳能热利用的普及率,年内计划在16个乡镇全民创业园建设屋顶光伏电站135MW,到2020年安装光伏电站2000 MW。
  六、执法监管监督有力。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发现的问题直接曝光,对规避监管、偷排超排的生产企业,一律实行定格处罚,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进一步推进环保联动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紧密衔接,完善环保公安联合办案的沟通、协调等各项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网格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成乡镇环境监督管理站实体化运作。出台生态文明政绩考核制度、干部生态环境实绩公示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惩治制度、生态有偿使用和补偿制度,形成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环境保护工作新机制。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频道、版面和窗口,开展“生态泗阳在行动”群众性环保公益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大力鼓励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绿色消费,推动生态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汇聚建设美丽泗阳强大合力。
  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抉择中,泗阳县将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按照“在工业化进程中保护生态、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生态、在特色化进程中彰显生态”的发展思路,矢志不渝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路子,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