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全市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全面盘点廊道建设进度、细化下一阶段目标任务的工作部署会,也是一次督办重点提案《打牢绿色生态基底 推动富民廊道建设》的现场推进会。市委书记王昊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更严的标准要求、更硬的工作作风,全力推动生态富民廊道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忠伟主持会议并讲话。
王昊充分肯定了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自2020年我市启动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以来,各地、各相关部门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治理、连片开发思路,推动廊道沿线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王昊强调,要紧盯目标关键,扎实推进廊道建设重点任务。要坚持规划引领,在廊道“1+7”总体规划指引下,做深做细做实专项规划,实现上位规划与下位规划相衔接、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配套,确保规划落地落实。要加强水系治理,加快推进实施河湖沟通方案,全线开展控源截污建设,真正让廊道的水动起来、活起来、美起来。要开展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引水蓄水、清淤疏浚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生态提升工程,促进廊道沿线生态环境新提升。要推进城乡融合,做好廊道沿线中心城区建筑规划设计,注重沿线小城市和重点乡镇特色打造,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廊道沿线风貌。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全市“一盘棋”,大力发展规模高效、农旅融合现代农业,加快构建各级园区深度融合、相互配套、互相促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要做好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在廊道沿线科学合理布局建设工业园区,推动所有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要聚焦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道路通达、水系沟通、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程,加快实施一批跨区域重点交通干线工程,努力形成内通外畅交通体系。要强化龙头项目引领,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清单化逐年编排实施一批项目,精心打造皂河龙运城、朱海水库等文旅项目,有效夯实廊道发展基础支撑。要精塑文旅品牌,多角度挖掘黄河故道文化内涵和现实价值,着力打造独特宿迁特色的黄河故道文化标识。要深化改革创新,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解决好廊道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把廊道建设作为基层改革的示范典型抓实抓好。
王昊强调,要注重系统集成,更好发挥廊道建设改革效应。立足全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大局,着眼区域发展一体化,积极抓好机制创新,更深层次激发廊道建设新的动能。要强化攻坚联动,切实凝聚廊道建设强大合力。大力弘扬“三真三实”作风,组织领导要有力有序,要素资源要切实到位,督查推进要务求实效,坚决打好攻坚战、整体战。
陈忠伟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导向,推动廊道沿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好廊道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强化生态治理保护,系统推进沿线生态河道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切实把黄河故道治理好、修复好、保护好。要始终把融合发展作为路径选择,扎实推进城乡融合、产业融合、三生融合,推动廊道建设各项工作相互统一、互促共进。要始终把富民增收作为目标追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不断拓宽富民渠道,建强富民载体,创新富民机制,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要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关键支撑,把年初排定的八大类149个项目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建成、投用。同时要抓好改革项目谋划,牢牢抓住“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契机,争取在政策、要素、制度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努力形成一批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
会上,县委书记马伟作了题为《强化统筹联动 突出有机融合 积极探索美丽乡村组团建设的泗阳路径》的交流发言。马伟说,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泗阳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为引领,深入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大力实施“个十百千万亿”工程,2021年完成各类项目40个、总投资达56亿元,今年一季度46个项目完成投资额17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25.2%,廊道内美丽宜居乡村建成率达100%。下一步,我们将紧盯“两河洲、桃花源、泗水流、阳春驻”形象定位,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组团建设,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扩面、拓面成片,聚力探索美丽乡村组团建设新路径,打造“最有颜值、最有底蕴、最有故事”的黄河故道泗阳段。
一是围绕合力组团,打造联动互促新空间。以地缘相近为基础,依托廊道内现有的8个美丽宜居乡村和3个特色田园乡村资源优势,科学编制美丽乡村组团建设方案,串点成线、以线带面,进一步增强村居核心资源要素的承载吸附力、辐射带动力,重点打造黄河故道、成子湖东岸、245省道沿线等3个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片区。持续加强道路、水系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深化产业、生态、富民等领域融合互促,加快推动各领域资源要素向沿线镇村集聚,着力形成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一揽子支持政策,力争年内廊道沿线美丽乡村组团初步形成。
二是围绕魅力组团,扮靓水清岸绿新颜值。放大淩湖、龙窝潭等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效应,依托自然基底和空间肌理,统筹推进古黄河近岸500米范围内村居村容村貌整治,梯次塑造水、林、田、湖、筑、园、忆等特色风貌,唱响阡陌纵横的田园牧歌。以廊道沿线生态涵养示范带建设为主线,加快城东二期污水处理厂扩容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有序实施百渠连通、彩色走廊等环境整治工程,年内完成沿线农村河渠生态治理15条,实施林相结构优化3000亩,改造提升县乡道路35公里。
三是围绕实力组团,构建产业富民新格局。从土地整理、种植引导及设施景观入手,优化以临河、新袁等为核心的沿线农业项目布局,加快推进沿廊道周边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廊道区域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至85%以上。精心整合资源相近、链条相关的村居,依托吴泗工业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四大园区,迭代升级“新庄-陶圩-南门园”多村融合发展模式以及“龙窝塘渔业-灯笼湖-三岔”产村联建富民路径,组团招引、扶持、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支持联村跨镇打造乡情民宿、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等农文旅商新经济,年内建成星光智慧农业稻米基地、“丁小白”梨园基地等强村富民项目20个。通过集体土地入市、订单农业入村、村居农民入股、特色电商入网等多种形式,形成“产村企户”共赢的长效增收机制,沿线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超70万元。
四是围绕活力组团,形成城乡融合新示范。推动农房改善、公共空间治理、小城市建设以及房票、地票等宅基地改革工作贯通融合,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村村行”活动,完善提升农村“水电路气网”等配套服务功能,年内新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2个、示范村20个,打造“农房改善+宅改+统规自建+基层治理”示范点2个,搬迁改善农户1414户。围绕推动“五堆-建华-建南”等近郊村居与中心县城互动发展,进一步畅通中心县城到“两河内廊”的经济循环,打造业态丰富、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的近郊消费集聚区。
会上,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杭海通报了2021年廊道项目建设完成情况,部署了2022年项目推进工作。市领导王益、冯岩、卞建军、章其波、张辉、武倩、王守兵,市政府秘书长骆志弘,县领导范德珩、袁大勇等参加相关活动。
在泗期间,王昊带还带队观摩了我县黄河故道基础提升工程、黄河故道湿地公园、李口镇水果部落、李口镇乡村振兴产业园等项目。